來源:北京商報
2月13日是春運第31天,距離2025年春運結束還有9天。據悉,1月14日(春運首日)—2月12日(春運第30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超過70億人次。2月12日,春運滿月當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達到18056.9萬人次,其中,鐵路客運量1011.8萬人次,公路人員流動量16790萬人次(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道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13972萬人次、公路營業性客運量2818萬人次),水路客運量53.4萬人次,民航客運量201.72萬人次。
跨區域人流量屢創新高
根據交通運輸部預測,2025年春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鐵路、民航客運量將分別達到5.1億人次和9000萬人次,均創曆史新高;高速公路車流量單日峰值或創曆史新高。
據了解,2023年春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約為47.33億人次。2024年春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約為84.22億人次。按照預測,2025年春運數據幾乎達到2023年的2倍。
交通運輸部公路院中路高科大數據行業研發中心副主任劉冬梅此前介紹,2025年春運前半程(1月14日—2月2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到48億人次,與2024年同期相比,總量增長7.2%。
此外,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1月28日—2月4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23億人次,其中有5天單日流動量超過3億人次,單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和鐵路旅客發送量均創曆史新高。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今年春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變化來看,一方麵,自駕出行在跨區域流動中占據越來越大比重,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道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持續增長,反映民眾出行方式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提升。另一方麵,鐵路、民航等公共交通方式客運量也保持穩健增長,除了傳統返鄉客流,旅遊、探親等多元化出行需求也在逐步釋放。
將迎來第二個返程高峰
2025年春運接近尾聲,當前,正處於春運後期(2月5日—22日)。據預測,春運後期流量較前期有所下降,節後務工返崗、學生返校有序進行,貨物運輸逐步回升,恢複客貨車、大小車混合交通模式,2月13日(正月十六)前後出現第二個返程流量高峰,之後至春運結束,流量變化趨緩,逐漸回歸常態。
以鐵路為例,在2月12日元宵節前後,務工流、學生流、探親流疊加,出行客流保持高位運行。數據顯示,2月12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030萬人次,安排增開旅客列車702列。從鐵路12306車票預售情況看,2月12日熱門出發城市主要有北京、成都、廣州、重慶、上海、武漢、鄭州、西安、杭州、長沙;熱門到達城市主要有廣州、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深圳、武漢、重慶、西安、鄭州;南寧至廣州、武漢至深圳、武漢至廣州、深圳至香港、哈爾濱至北京、沈陽至北京、西安至成都、鄭州至北京、成都至西安、西安至北京等區間客流較為集中。
據悉,各地鐵路部門密切跟蹤客流運行情況,靈活調配運力資源,全力服務保障旅客平安有序出行。例如,武漢局集團公司加開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方向旅客列車65列;西安局集團公司加開旅客列車50列,安排開行漢中至深圳東的K4136次務工列車,為秦巴地區群眾赴粵港澳大灣區務工提供便利;上海局集團公司加開旅客列車141列,安排動車組列車重聯運行145列,普速列車加掛車輛110輛;廣州局集團公司加開旅客列車170列,安排動車組列車重聯運行987列。
此外,北京局集團公司在2月12日,計劃增開長春、太原、石家莊、張家口等方向的列車100列;在2月13日,計劃增開沈陽、青島、太原、石家莊等方向的列車130列。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從大城市出發到中西部地區的部分線路及小城市之間出現了不少打折車票,部分區間票更是出現了一兩折的情況。2月13日,#1折火車票來了#話題還登上了微博熱搜。對此,鐵科院電子所副所長閻誌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春運期間,鐵路的客流具有明顯的單向特征,短時間內客流會高度集中在部分方向和區間。同時,還有部分反向冷門區間的餘票很充足,鐵路部門也會對部分非緊張時段和方向的列車實行優惠票價,比如,普速車最大優惠低至2折,車組最大優惠低至3折,讓旅客出行擁有更多選擇,得到更多實惠。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程靚